香港職工會聯盟組織幹事宋治德昨強調,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後,香港產業空洞化,勞工處境惡化,薪資所得下降,貧富差距拉大,值得台灣深思。他更直言,港府最大的問題,「就是什麼都依賴中國!」
港府最大問題:什麼都依賴中國
台聯與台灣勞工陣線聯盟昨邀宋治德就「ECFA對台灣勞工的影響」,以香港為例現身說法。
宋治德表示,香港沒有民主,港府不會諮詢民意,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時,香港正遭遇失業率攀升和SARS襲擊,當時民眾並不關注,也未抗拒。
他指出,簽署CEPA至今約六年,許多問題浮現。當時港府宣傳CEPA,指製造業將受零關稅吸引赴港設廠,增加就業機會,事實上,○六年與○五年相比,出口貨值整體下跌一.一%;○七年與○六年相比,又下跌十九.一%,「CEPA並未使香港製造業起死回生!」
製造業無法回流 工資不增反減
他強調,製造業無法回流,零關稅又有何用!相反的,法律、會計、醫務等專業人士紛紛北移,香港本土服務業開始空洞化,「只剩下低階、低工資、條件差的工作」,工資不增反減。
宋治德指出,CEPA開放中國觀光客赴港,○四年到○六年陸客額外消費三二○億港幣,創造二萬二千多個工作,香港零售業就業人數增加,「但○六年零售、飲食、酒店業工資卻下跌○.五%!」
他強調,「CEPA只對港資和跨國企業拓展中國業務更有利」,資金北移後,服務產業空洞化,工人只能接受低工資,而財團在CEPA下更容易取得融資,投資香港股市和房地產,形成泡沫經濟,廣大香港勞工又受害。
他舉例,香港回歸中國後十年,每月收入四千港幣以下家庭比例由六.七%上升為九.二%,而每月收入四萬港幣以上家庭比例,則由十五%增為十七%,「香港貧富差距更大了!○六年堅尼係數達○.五三三,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香港的例子 值得台灣社會深思
宋治德指出,CEPA反映港府回歸後的短視經濟政策,港府不思建構香港本土產業,只想向中國拿錢,「什麼都依賴中國」,這是港府最大的問題!
他說,ECFA無具體內容,無從判斷,香港的例子值得台灣社會深思,尤其是分配與社會正義的問題。
引用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r/28/today-fo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