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是台灣發展史上最不確定的一年。上半年,由於國際原油及糧食價格上漲,加上馬政府錯誤的油電調漲政策,導致民眾擔心薪資趕不上物價上漲;到了下半年,更多民眾轉而擔心國際景氣衰退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加深對未來所得不穩定、工作不確定的恐懼感。台灣人民的苦日子並未隨著馬政府上台而結束。
馬政府一直將景氣嚴重衰退歸因於國際因素,然而台灣金融體系受創程度並非最嚴重,但台灣的失業率、出口衰退幅度甚至二○○九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皆居亞洲四小龍之末,英國《經濟學人》甚至認為台灣是整體經濟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其實,馬政府對台灣經濟問題認知錯誤以及「親中」的經濟發展策略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馬政府相信只要經濟有成長,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忽略了當前台灣經濟問題在於工作機會因產業無節制外移而增加緩慢。
一、為何經濟有成長,薪資所得不成長?
八○年代中期之前,台灣出口以勞力密集產品為主。只要產品有競爭力,廠商自然會願意以較高的薪資僱用更多的工人,所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同時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進入九○年代,不少採取「降低成本」策略的台灣廠商到中國投資,這些台商生產所需的半成品原物料與機器設備必須自台灣進口,機器設備以及半成品原物料出口愈多,表示愈多的台灣工作機會為台商在中國所創造的工作機會所取代。
二○○○年後,台商投資中國佔GDP的比重由一九九九年的○.五%飆升到二○○七年的二.六一%,此種無節制的開放只讓採取「降低成本」策略的廠商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權,亦會降低廠商在地轉型升級的意願。台灣對外投資八十%集中在後進國家的結果,讓台灣更無機會透過對先進國家的投資取得新技術與新產品的生產,結果舊的工作機會因廠商外移而快速流失,新的工作機會則因新技術及新產品生產移入台灣不夠多而增加緩慢。
馬政府無視於這種無節制的開放是台灣四十%的家庭可支配所得呈現負成長的重要原因。一上台就迫不及待開放十二吋晶圓廠、不願有效管理產業外移,鼓勵台商回台上市將台灣資金搬到中國創造工作機會。這種「以中國為主體」的全球化策略,讓留在台灣的二千一百萬人必須承受工作不確定與所得不穩定的痛苦。為搶救經濟成長率數字,行政院所提出的「新鄭和計畫」亦將「強力拓展中國市場」列為重點。其實。馬政府若有心改善當前經濟困境,就不應將重點放在「強力拓展中國市場」,而應設法降低出口過分集中在中國的風險,協助在地廠商提升競爭力並分擔廠商在地轉型升級的風險,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二、沒有經貿自主就沒有國家主權
全球化下,商品、資金及技術跨國移動的障礙幾已移除,然而,全球化並不會讓大多數人可以自由選擇國家,絕大部分的國民經濟活動,都還是在「國家」領土範圍內進行。全球化固然讓資源運用更有效率,讓現代經濟活動的選擇更為多元,對擁有可以跨國移動資源的社會成員而言,全球化是機會;但對其他成員而言,全球化則是風險與威脅。此時,政府政策須兼顧安全與效率,以確保「人民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選擇權」。
依IMF最新預測,二○○九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降為五%,世界銀行亦將中國經濟成長率下修為七.五%。另據中國官方新華網報導,二○○九年中國將因經濟成長速度減緩而產生嚴重的失業潮。由於中國個人所得分配不均以及中國政治疆域過大所衍生的區域發展失衡等問題,皆為過去十餘年來二位數字的經濟成長率所掩蓋,未來經濟成長率一旦低於八%,失業及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就會成為中國嚴重社會問題的根源。當中國經濟發展開始顯現危機之時,馬政府非但未嚴肅思考如何擺脫對中國依賴,反而更加速對中國經貿開放,無異讓台灣的生存與發展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
三、簽訂CECA等於兩岸實質統一
近來,工商團體一再催促政府與中國簽訂CECA,認為此舉將有助於台灣與東協主要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其實國共倡議的CECA或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都是要移除兩岸之間商品、人員、技術與資金跨國移動的障礙,完成「一中市場」的建構,讓台灣必須透過中國才能與其他國家發展經貿關係,讓台灣必須依賴中國才能發展與生存,中國成為台灣唯一的希望。此刻一到,台灣就完全喪失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選擇權。
一個國家喪失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選擇權就等於喪失國家主權。換句話說,建構「一中市場」等於兩岸實質統一,剩下來的只是國共之間如何簽結束「國共內戰」的和平協定實現法理統一。台灣人民過去辛苦爭取到的以「和平方式、民主程序」決定台灣國家前途的自由選擇權,就被馬英九輕易的斷送。
台灣若與中國簽訂經濟合作協議,台灣將徹底「香港化」。港商在一九八○年代追求「降低成本」的策略,將資金與技術大量移往中國。由於外移廠商沒有轉型的壓力,造成香港產業升級速度緩慢;加上在「一國兩制」的架構下,香港政府無法基於維持「經貿自主」而對港商外移中國加以規範,結果香港製造業佔GDP比重由一九八○年的廿三.六%快速下降到二○○一年的五.二%。製造業大量外移後,香港期待生產性服務業所創造的工作機會能填補缺口,由於香港生產性服務業就業人口的增加仍無法抵銷製造業就業人口的減少,導致香港二○○三年七月失業率上升到八.七%的歷史新高。
四、馬英九對不起台灣人民
二○○八年總統大選時,馬英九一再強調化成灰也是台灣人,就任總統後馬上毫無避諱的高舉「親中」旗幟。台灣人民選出馬總統,並未給他一張空白支票任由他將國家主權讓渡給中國。投票給他的七百多萬選民,只是選國民黨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期待他改造台灣經濟,而非選「國家」造成「主權輪替」。馬英九上台不到一年,不僅台灣經濟大蕭條,主權更是大淪喪,馬英九對得起台灣人民嗎?
(作者林向愷為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引用自
留言列表